2月7日下午,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发布《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提出,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。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步伐,加强西咸新区、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,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,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,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、对外交往中心、丝路科创中心、丝路文化高地、内陆开放高地、国家综合交通枢纽。保护好古都风貌,统筹老城、新区发展,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,形成多轴线、多组团、多中心格局,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。

 
 
  2014年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—2020)》和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》,均提出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。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,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首位城市。2016年底,市委、市政府便着手谋划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关工作。
 
     
 
 经济   对外交往
 
     
  西安已发展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,经济总量位居西部第三,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旅游业、文化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,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,金融、物流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,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。2017年初,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,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,完全具备建设西部经济中心,引领中西部发展的条件。     西安国际交往活动频繁,拥有国际友好城市31个,外国驻西安总领事馆4家,外国签证中心17家,也是西北首个对51个国家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。同时,西安还有拥有欧亚经济论坛、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国际交流平台。据统计,自1979年以来,英女王、美国总统等200多位外国领导人来西安访问,西安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外国人眼中除了北京外必去的另一个城市,具有开展对外交往的先天优势。
     
 科创   文化
 
     
  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位,拥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3000多个,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家,两院院士67位,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万人,密度居全国之首。拥有普通高校63所,研究生培养单位46个,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89所,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20万人,每年高等教育毕业生超过30万人,硕士、博士毕业生2万余人,是“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”之一。2017年,西安市科技成果交易额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,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科创资源汇聚富集的高地。     西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、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,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,多处遗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,被誉为中国的“天然历史博物馆”,具有源远流长的开放合作“基因”和基础,形成了“承古纳新、开放包容”的城市精神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使西安拥有极强的民族文化代表性、识别性和包容性,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级影响力。
     
 对外开放   交通
 
     
  西安开放平台完备,拥有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、西安出口加工区、西安空港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,以及中国(陕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。西安港是我国首个拥有国际国内“双代码”的内陆港,正在以始发港和目的港的身份,带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全球经济贸易大循环。截至2017年,有174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相继在西安落户,内陆开放高地效应进一步凸显。     西安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,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联通欧亚、承东启西、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枢纽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北方第二大门户枢纽机场。西安铁路枢纽是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之一,以西安为中心到主要省会城市的“高铁一日生活圈”初步形成。西安公路枢纽是全国公路六大枢纽之一,基本形成“米”字型高速公路网和“一环十二辐射”为主骨架的公路网。
     

 
  “多轴线、多组团、多中心”将是突出特征,即在关中平原城市群 “一圈一轴三带”的总体格局下,形成由西安、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,打造多轴线、多组团、多中心的发展格局。
 
  新闻中心


国新网许可证编号:61120170005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 陕ICP备09025004号  陕新网审字[2002]007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

Copyright 2000-2020 by www.xiancity.cn all rights reserved